Bwin必赢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汇总十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26 21:51:59    浏览:

[返回]

  Bwin必赢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自1843年开埠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影响,各类近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奠定了今天上海中心城区建筑风貌与特色的基础,构成了有别于国内乃至世界上其他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景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同样其配套的园林景观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一国际化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显得极为迫切。

  根据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可以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园林景观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建筑物的风格、形式一样给人以第一眼最直观的感受,真实的反映出了建筑的风貌特色。它既有一般园林景观的功能与价值,更被赋予了建筑自身特有的文化时代特色。在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日益重视的今天,其外环境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改造却往往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与历史建筑的风格不能很好的协调统一,亦或根本忽略原有的园林景观,将其空间挪为它用,破坏了建筑外环境的整体性。

  优秀历史建筑的园林景观的改造已经成为景观工程师面临的一大课题,显得十分必要。

  笔者所在的黄浦区(原卢湾区区域)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其中之一,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徐家汇路以北,淮海中路以南的区域,构成了极具海派特色的优秀历史建筑群。不同建筑的历史年代、风格、功能也使各自的园林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花坛、花园(庭院)绿化、草坪绿化、墙面绿化等,可谓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也正因为形式的多样,加之过去不被重视,园林景观面貌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黄浦区加快了对全区各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步伐,与之配套的园林景观改造工作也逐渐被重视,各类优秀历史建筑的园林景观经过系统的规划设计改造后,面貌有了极大地提升,形成了区域内的亮点,让历史建筑的外环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园林景观的改造多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一个环节,因而既要严格遵循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园林景观改造的特殊性。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努力构建园林环境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在实践中根据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改造的基本定位以及园林景观的形式,我们采取三种相应手法与途径。

  这一手法来源于“建筑再循环理论”,既实现了旧建筑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又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落实到园林景观的改造中则体现为部分历史的园林景观采取恢复其原有风貌,而其它部分则兼顾历史与现代园林景观的融合,利用合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改造,将尊重历史与体现现代巧妙的平衡。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50-70号,北临环境优雅的复兴路与复兴公园,东靠重庆南路,静谧的思南路贯穿其中。原上海法租界核心区,孙中山故居、中国上海办事处“周公馆”设立于此。近代名人梅兰芳、柳亚子等也先后在这里居住,是上海成片花园住宅最集中的区域之一。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是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思南公馆由五十余幢花园洋房等老建筑及近十幢新建筑组成,是一个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居住、商业休闲社区。其园林景观的改造以传统的园林要素与现代的景观塑造手法相结合打造出既有历史人文内涵的传统又富有现代时尚文化特色的各类景观空间。集合了多种绿化形式,共涉及四大区域:思南路入口、酒店区、廊架休闲区、特色名店与保留建筑区。

  1、思南路入口区:入口景观通过各类石材与水体的处理手法,传统的叠石与现代手法的水景处理在这里共生,三种石头代表着过去、现在与将来,演奏着传统与现代最和谐的乐章。看似普通的石材经过现代手法的处理,有层次的组合成起伏而精致的小山,简洁却不失优雅,低调之中透着一丝奢华,与思南公馆的定位不谋而合。(图1:入口石景)

  2、酒店区:从外观看,思南公馆的15幢酒店建筑的外立面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将周公馆的外墙复制了过来,尽可能恢复其历史的本色。配上镶嵌其中的粗糙的鹅卵石,灰色的底色依旧透露出历史的沧桑。15幢酒店建筑的园林景观以庭院绿化为主,采用与建筑风格相匹配的绿化布置手法,重现老洋房的经典韵味。通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合理保留原有的一些乔木,新增各类开花灌木、地被等结合石板路、小水池等元素营造出宁静私密的感觉。(图2:庭院景观)

  3、廊架休闲区:通过廊架、道路铺装、绿化带将空间组合连接。廊架主体采用木质结构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局部以玻璃等材料作为装饰,形成对比。(图3:廊架景观) 铺装则以传统花园住宅常用的复古红砖、青砖、卵石为主要材料与酒店建筑的外立面从色彩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绿化在这其中作为点缀,四季开花的植物掩映在建筑之中,更为引人入胜。

  4、特色名店与保留建筑区:既有保留的优秀历史建筑同时也有各类新建的现代建筑,新老建筑的存在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通过道路铺装、绿化空间来协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以求达到园林景观的共生。道路铺装以大气的灰色调为主,用同种灰色石材,通过面层、规格、铺法的变化。实现了场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铺装分割空间自然过度。绿化空间的延展将新老两种建筑自然过渡,在这里既有传统的园林景观,也有新兴的商业空间生态绿墙(图4:生态绿墙),充分弱化了对比强烈的建筑外立面线条,同时也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新老建筑在这里找到了平衡,园林景观所起的过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根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中不改变原状原则,“修旧如旧”是对其最好的体现。“修旧如旧”体现了设计者对场所现状与历史环境的尊重,所以园林景观的改造既要尊重其历史意义,但也不是对其历史的完全复制与照搬。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该建筑整体带有浓郁的法国风格。1994年2月,该建筑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2年对该建筑及其花园进行整体改造。

  科学会堂的修缮宗旨是修旧如旧,恢复其建筑原貌。园林景观设计秉承这一指导思想。历来说到科学会堂,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那幢法式建筑和大草坪,它是整个花园改造的重点与亮点,因而要充分尊重其标志性的场所意义Bwin必赢。设计保留现有草坪上的水池,对原有的园路进行的走向调整,使其功能更为合理。现状植物杂乱,缺乏梳理,使整个大草坪的面貌较差。而部分植物品种老化、单一,植物形态脱节严重,更影响了整个草坪的整体景观。针对这一现状,改造前对现有植物进行梳理、修整。改造以自然式布局为主要布置手法,保留草坪中的主景树、骨架树香樟以及雪松、枫杨、广玉兰等大规格乔木,突显了建筑的历史感。在此梳理的基础上对部分光照不足的区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的耐荫或半荫地被,林缘栽植开花宿根类植物,改变了原有园林景观“绿色有余,色彩不足”的现象。营造一个以疏林草皮为主,点缀以庭荫树、各类花灌木、地被,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经过改造整个绿化重现了法式草坪的优雅大气,为科学会堂的修旧如旧增色不少。

  对于一些优秀历史建筑,其园林景观可能规模较小难以成系统或是已经被严重破坏格局且较难恢复的情况。景观上虽然我们很难再造曾经的历史,但我们可以赋予其新的亮点。黄浦区境内就有多个类似的案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局部适当调整,加强生态效应的营造,使园林景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39-41号,西班牙式建筑,属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曾经在这座精致的西班牙庄园式洋房前有一个极具特色的花园,但因各种原因花园的格局都被破坏。在对文史馆建筑修缮的过程中,我们对其中的花园也进行了改造。当然要想恢复花园的原貌几乎不可能,针对现状根据功能需要,对整个花园道路重新规划。加强对现有古树名木的保留工作,花园内的大树是历史建筑的最好见证,正因为有了大树的存在,建筑才被赋予了生命。在植物的配置上充分考虑到生态景观效应,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注重群落的搭配,对局部的小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加强植物景观的营造,做到春夏有花赏,四季有景观的园林意境。改造后的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园林景观却十分耐看,形成一个新的亮点。

  黄浦区境内的大量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这一历史财富的代表。近年来,优秀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相应的成功案例也开始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但是,优秀历史建筑周边的园林景观改造尚未完全引起重视。正所谓“好马亦需好鞍配”,笔者建议应将园林景观的改造纳入到建筑保护改造的系统工程中,不再以割裂的眼光来对待,忽略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早期园林景观工作的介入能使建筑的外环境改造更为协调统一,避免了一些专业对接时的盲区。既应尊重建筑的历史风格,也应体现园林景观的特色,两者互惠互通,更好的展示出优秀历史建筑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应该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的立法保护。目前的一些法规条例虽然已经涉及到对建筑内古树名木的管理保护,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更为系统全面的制定相关条例,通过有效监管,让社会各界,包括使用单位、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都养成园林景观的保护意识。从长远来看,这才是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根本之策。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当前针对环艺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材不多,且大多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农业院校教材编写的,但农业院校课程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教材内容过深,专业性太强,课程延续时间漫长;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开设课程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专业知识比较浅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中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设计,并且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与其它专业课的连贯性不强,在后期规划类课程中,由于课程教师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知识的欠缺,概念设计阶段的植物造景往往被忽略,导致环艺专业同学对园林植物空间造景一片茫然[1]。总的看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园林植物规划类教材缺乏。

  相较于农林院校非常齐全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备而言,其他院校就显得空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标本室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往往只有一名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采取外聘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背景专职教师只有一名,有时兼职到其他职业院校上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设备、课时限制,教学手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为主,项目辅导为辅,缺乏实践教育环节。这就使得课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

  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植物类知识[2],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高考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种类繁多、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让学生应接不暇,严谨的植物施工制图规范让思维活跃的环艺专业学生极不适应。学生主观上普遍存在对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有偏见,认为这是园艺工人专职工作,作为设计师是不用做类似工作的,从而е卵生在植物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部分留白。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学认知和图面表达比较强,这些方面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指出了明确方向。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大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等因素制约,非农林院校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一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获得实际工程的锻炼机会,即使有机会参观考察苗圃、施工工地,也是走马观花晃眼而过,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和后期施工工艺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园林植物规划后期效果把控不够,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结合环艺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差、基础差以及就业市场对环艺专业实用性要求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经过研究,将环境艺术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该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用途;运用环艺专业课程所学美学以及理论知识,从植物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景形式、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对各类风格、各类型空间植物景观进行优劣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阶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1.植物识别标本法。根据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该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学生需掌握和准确认识本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首先对植物品种的识别,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针对学生对植物品种、观赏特性易记易忘特点,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了解认识植物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发挥专业特点手绘绘制植物树形和树叶,通过拍照、记录的形式收集植物种类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查找。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观赏树木挂牌活动,此项活动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会对自己挂牌的植物印象深刻,可加强记忆,并且在校园游览中增强专业知识。

  2.空间体验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人们使用的是空间,环艺专业学生对建筑墙体形成空间比较具象,而对植物形成空间比较抽象,习惯性思维以为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栽树,聚焦在植物美学特征上,是否开花结果,形状是否独特性,季相变化是否丰富,对植物群落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和整体主次关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室外植物景观空间把握不准确[3],导致设计中不能熟练地利用园林植物围合或分隔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景观调查,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尺度空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空间。在对植物空间体验的同时,学生应将植物空间形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详细研究植物是怎样的布局和材料形成的独特空间感,对照相同空间不同材料围合形成空间的不同,以及相同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区别,以此找到设计的关键点,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设计之初在于多看、多分析、多动手,学习好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优秀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对植物景观有比较直观的体验认识。现在大多数学生设计中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图面的表达能力。在对优秀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采用临摹法,首先对其周边环境、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造景特点、品种进行分析,总结要点,启发学生,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并收集总平面图以及其它效果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到现场去测绘、体会、临摹,通过组织学生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4.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通常采用虚拟项目进行设计,学生由于处于初步专业设计阶段,对植物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植物景观形象及适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缺乏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设计方法特殊性的了解,最终图纸的表现形式主要以CAD格式的施工图表现,对后期形成的实景效果没有概念,景观方案设计最终停留在图纸上。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电脑实训教学,让学生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如草图大师软件,该软件易学易用,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可自制植物素材,根据学生所作CAD图形文件,采用相同素材和规格制作三维效果图,在场景内可人视角度360旋转观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立体景观效果,让学生可预见方案后期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

  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选择面积适中的场地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了解熟悉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群落构建、主体造景植物景观设计,并且可以结合模型设计、电脑建模来感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调查实践中所获得的设计经验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场地设计两个步骤。

  1.实地调查。运用空间体验法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选择植物景观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场地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景观空间有具象的认识,特别加强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认识和理解,以便为后期的场地设计服务。在调查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具体包括整个调查场地的场地分析、空间分析、植物空间结构布局、栽植形式、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主题及种类、规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调查场地分析图,实测到的植物景观平面图、立面、剖面图以及植物景观特色分析图(可手绘或拍照),同时附上植物品种表格[5],其中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形状等,这样学生即认识了品种,又知道如何造景配置植物,为后续场地设计打下基础。

  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通常会选用同一场地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设计,或者对不同场地进行同一类型空间设计,设计之初,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植物景观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详细具体,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规定各阶段要求的步骤、设计内容、图量、图纸表达方式。

  (1)场地调查。首先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认识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其次植物规划要与场所固有属性结合,注重场地关联性;最后要将规划落实到元素层面,并调整为可以实施的详细设计。该阶段要求有详细的场地分析图,用简单的符号并配以文字、图片说明,形象生动表明场地属性。

  (2)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结合前期场地调查进行园林植物方案设计,要求既要满足景观空间需要,又要体现地区文化,同时突显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作用。结合平面和立面布局来塑造空间,并做到植物四季景观变化和立面层次搭配。为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要求规定一定数量植物品种进行配置设计。该阶段图纸要求植物平面布局图、植物层次剖面图、植物效果示意性图片、植物品种附表。

  (3)施工图设计。植物方案确定以后要绘制施工图,通常采用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要详细规范,并附植物栽植品种表格,主要包括:品种、规格、园林特征,其中规格主要是指乔木的胸径、冠幅、杆高,灌木的高度、冠幅,同时要说明灌木的栽植密度,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学生难以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景观空间形象,可运用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将平面转为立体效果在电脑场景中三维旋转观察设计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植物施工工艺了解,学生之间可交换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一方面植物方案设计很具象的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交换图纸做模型可互相检测施工图作图是否规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学生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室内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学习现象。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作为核心课程,希望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能够重视这类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植物空间感以及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表示方法以及n程设计教学途径,把控每一个学习环节,提高课程效果,增强学生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1]陈菲,卢伟娜,张丹.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8):37-38.

  [2]杨凤云,王首一,李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78-82.

  在建筑及城市设计中,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1]。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而言,水是生命存在的源泉,人对于水景有天然的亲近感,建筑景观中的水景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为建筑景观空间的使用者提供平静的心理感受。就自然环境而言,水景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建筑景观小环境内的气候、温度和湿度,使体感感受更加的怡人;体量较为大的水景,例如湖泊、池塘、溪流等能够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就功能性而言,水景可以成为建筑景观中的焦点景观,丰富空间的可游览性;可以有效的分割空间,将动、静空间有机的分隔开却又不生硬死板。就审美角度而言,建筑因其材料而显得质感较硬,而水是一种形态多变的元素,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空间的生硬感。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水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有聚财和敛人气的效果。

  水景作为建筑景观中的重要设计元素存在的历史很悠久,国内外也不乏优秀的案例,在设计师设计方案是,参考优秀案例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就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市场的现状来看,盲目跟风抄袭的情况十分普遍。无论地域特征、自然气候情况、水源情况等因素,盲目将别处优秀的水景案例放置于建筑景观中。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干旱少雨,水的使用价格高,人类生活活动所需的水量都受到限制,如再设置大型的喷水池景观,使用成本高,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水景干旱、结冰,使得水景失去了其观赏和使用的实际功能。

  水景设计理念和日常使用管理方法之间的冲突是目前建筑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建筑景观设计团队在设计中以水景的美观、使用功能和文化体现为重心,却忽略了水景长期使用和管理中的方法问题,造成管理中问题重重。例如人工水景中的水质问题,将严重影响水静的审美价值,在设计中缺少关于水景自净能力和清洁便捷的考虑,使得一些封闭性的人工水景中出现水体污浊不堪。

  水与人之间的尺度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手法上,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考虑。人类,尤其是儿童,对于水有天生的亲近感,可是有些设计师一味追求水景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安全防护设施,导致有关水景的安全问题频发,为使用者和建筑景观的管理方带来很多的困扰。

  建筑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使用的便利和舒适感,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设计的关键性理念。我国北方地区根据地区水源情况,西北地区常年干旱,不宜设置太过大型的喷水池;东北地区水源较为充沛,但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易于结冰,可以设置类似喷泉广场一类的水景,夏季雨水充沛时,可做水景使用,冬季结冰后,可用作滑冰场。

  水质是水景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考虑设计成本和景观设计手法的同时,多角度的考虑水景的日常维护工作,尽可能降低维护成本。将水景引入建筑的景观环境需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2]。若水景周边有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可以通过沟渠、管道,将人工水景和自然水景相连接,借助自然水景的自净功能,让人工水景中的水循环使用。若周边没有自然水源这种便利条件,在设计时应当酌情减小水景的体量,设置雨水收集和净化装置,提高水景的可使用时。

  在尺度把控方面其实没有太过于严格的标准,这种把握的尺度更多的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细心。不同类型的建筑景观有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使用者。比如,在一些常有儿童出现的建筑景观中,水景不宜过深,周边需要加装合适幼儿身高的防护栏,按规范要求,当水池深度大于60cm需增加防护栏杆,或防护措施[3];在一些老年人出入的场所,和一些酒店场所中,由于使用者多行动不稳,水景周边应当加强防止水花飞溅、地面防滑设施;在学校里体量较为大的水景设计时,夜晚时分,某些区域光线较为昏暗,应在水景周边多设置景观灯一类的照明设施,防止因光线不足而失足落水。在水景设计时,尺度把握很关键,即要让水景更容易被使用者接触、增加亲切感,又要保证使用者在亲水的同时不会发生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

  水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生命意义重大,水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作用显著。细致和全方面的考虑是水景设计师应当拥有的职业素养。因地制宜、量力而为、让水景可供使用者亲水的同时增强安全保障、将水景可使用性提升到与景观功能性同等的地位、增强水景日常维护的功能结构设计考虑,这些都是让水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的措施。虽然我国将水景运用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历史较短、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水景的使用和设计手法已经非常成熟,拥有很多的宝贵的经验。水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可以参考国外优秀案例的同时,应当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寻找可使用的经验和方法,让水景能够在建筑景观中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植物配置设计是我三本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园林空间,它要求在了解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景观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植物配置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Bwin必赢,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景观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及艺术类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广西地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教学的教材。

  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识别、植物观赏特性的了解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艺术的了解,而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温室、花房、花圃、苗圃、树木园、市内各种植物配置类型绿地,而我校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完善,仅靠校园植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有必要对周边的一些植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结合广西乡土地被及其特有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法,同时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

  我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介绍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设计,并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明显背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以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环境中的植物又是创造和谐、生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并掌握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设施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及项目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植物配置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能够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2)能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评估;(3)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项目;(4)能够举一反三,对外地的植物配置进行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目前,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植物景观资源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北京、杭州、广州三大城市的植物造景特点,以及分别介绍了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植物配置原理和原则,同时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进行了介绍。但该教材它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编排的,针对某区域植物特色造景的实例也比较欠缺和不足,造成学生在对外地植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难以引起共鸣,即使学习和了解这些实例后,也无法与本地植物相联系,自如地运用到本土的园林实践项目设计中去。因此要想将广西地区的优秀的园林植物资源得以推广,需要有专门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教材,于是本次课程教材的选择以自编讲义为主,其它参考书为辅。只有将本地的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进行其它地区的植物配置设计。

  由于我校校园植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针对现有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树木园、公园、各类公共绿地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场所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对本土的优秀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住园林植物景观的方法和程序,然后举一反三,在后期的专业采风、城市考察环节去其它地区时实地讲解其它地区优秀的植物配置实例,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确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在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有重点地进行地方特色植物实例项目的练习,以掌握设计技巧和规范为主线,采取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现场讲解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然后举一反三,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

  [1]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王建兵.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

  我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当前维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主题,随着国家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更加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化内涵,也要确保美观度,使工程成为地方标志性设施,完善地方形象,这便需要在设计环节对景观设计不断进行完善。特别是在重视文化传播的时代,应更注重民俗符号的运用,才能让设计方案更具中国特色。因此文中将针对分析,以供参考。

  民俗符号,具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独有特色的代表性要素,可以是一种图案、一种建材、一种工艺、一种植物,甚至是颜色的结合。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最为重要的应用主旨,便是利用合理的要素组合,最终设计出具备国家或地区独有文化底蕴的建设方案。这样的符号体现,对于当前国内园林工程独特魅力的体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我国这一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来说,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的融入有着体现综合国力,展现国家与地区独特魅力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特别是负责园林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企业,都应更加重视民俗符号的重要内涵,并积极应用在设计过程当中,让园林设计方案凸显出我国的真正魅力,才能确保自身有更好的发展,成为具备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让我国的文化魅力能够在国际领域中得到认知与认同。但是就当前的园林设计概况来看,多数相关企业的设计过程通常都是以环境需求以及生活需求为主,注重实用性,自然不会重视民俗符号的应用,所以也自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国家特色的体现显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只有得到重视与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出民俗文化,发挥出设计优势,最终促成优秀园林设计方案的产生。因此文章中更应当对民俗符号要素在园林设计环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应用思路[1]。

  2.1根据地区不同针对性选取民俗符号。我国包含了许多省市,而且因国土广阔,与多国比邻,所以各个地区在气候、发展历程、民族分布以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差别,孕生了不同的风土文化,也正是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所以要确保各个地区在针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能够确切的展现出当地独有的魅力,就应当针对性应用当地的民俗符号,体现出文化内涵。这种针对性的设计,更有利于推广各个地区的本地特色,不但能够确保园林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出当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当地的发展。可见针对性应用民俗要素,能够让设计方案更具独创性。因此在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首先考虑当地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而后针对性应用这样的要素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更有特点。例如谈及西双版纳,大众都能够想到许多要素,包括棕榈、芭蕉、大象、孔雀以及佛教等等。这些都是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所以在设计时大可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体现出地方特点。例如可以在设计方案中加入孔雀与大象的石雕或木雕,配合南国特色的热带植物,展现出独具风情的园林美景。虽然许多人普遍认为这是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要素,但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融合,集中在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能够确保园林工程真正将整个城市零散的魅力融合在一起,得到最完整的体现[2]。2.2创新民俗符号表现方式。民俗符号是在国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传播的。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也必然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设计人员如果要确保园林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创新精神,便应当以更加创新的视角去看待民俗符号的应用,将被人忽视的,被认为陈旧的民俗要素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谈及哈尔滨这个城市,许多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俄罗斯特色要素以及松花江等,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便是美丽的冰雕。为确保冰雕这一冰城最具特色及魅力的文化符号能够长久存在,在设计园林时,设计人员也应当考虑到这一要素的应用,即将冰雕与园林融合起来,建立冰雕主题的园林设施。而为确保冰雕能够四季常在,设计人员便需要发挥创意,并结合当前先进控温技术,为园内冰雕提供一个不会随季节升温的环境Bwin必赢,但同时要确保不对周遭的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这样的创新设计,能够为园林树立起更加独树一帜的对外形象,让更多民众闻名而来,但显然这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用心,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能达成。2.3注重民俗文化的延续。为确保国家的任何优秀文化都能够不被遗忘,我国园林设计应当将更多冷门的、始终无法受到国民重视的民俗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例如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手艺长久流传,所以风筝也是潍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为确保独具特色的风筝文化不会因社会发展而逐渐被遗忘,在针对潍坊地区的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风筝这一要素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设置一处视野最为开阔的风筝区,并在园内安设风筝手艺人的现场制作区,让园林的主题更倾向风筝文化园区,建立起风筝美景相互衬托的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民众能够在美妙的景色当中鉴赏风筝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达到宣传风筝文化的目标,促进文化的延续[3]。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时代趋势及社会发展需求相符,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设计美感,并展现出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底蕴能够完全体现在设计方案中。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懂得妥善利用文化符号提升设计美观度与独特性,才能真正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最终得到更好的评价,为后续建设过程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

  不可否认,在现存的先规划设计报批,再建筑设计报批,建设项目开工后再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在时间上对设计项目的要求不高,因各专业不同而寻找不同专业做更深层次的专业设计在操作上也简单,目前也有很多单项不错的案例。但仔细深究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真正上层次、有等级的优秀类设计,其优点一定会追溯到总规划设计的设局、建筑设计的腾让,景观设计的最终精细呈现,将所有设计的心思都一举贯通呈现,才能达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境界。

  我认为,要做优秀的整体设计,就必须做从规划到建筑到景观的一体化设计。从整体指标下的规划统筹开始,到建筑容积率下的建筑布局落成,都需将空间设计的概念深入其中,为未来的人居环境设计创造出大尺度,大空间,大错落。这种操作思路对规划师建筑师的考验是不言而喻的,而景观设计师也需能洞悉规划和建筑的高度,来精心响应配合环境的设计,才能将规划、建筑的设计思路完美体现,将环境景观的人文设计表现的更为融洽。

  首先是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在规划初期就必须考虑整体空间的布局、节奏。规划设计是概念性的,在大区域设计中考虑的是均衡性、重点性,而在小区域设计中通常则是由指标性占据主要比例。在这时必须考虑到景观用地的比例和分布,用规划的高度来设计室外空间的区位等级高度,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是建筑设计的周全性。在建筑设计时,必须精心呵护规划为景观的留让,而建筑设计时的建筑落地位置也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如何既满足规划规范要求,又能让建筑群落彰显美感,还可以留存腾让出可圈可点的室外丰富立体空间区块,是考验设计师功底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而目前现状中,为满足各规范各审批要求而完成的建筑总图多是杂乱不堪,留给后期环境景观的空地只能做填空设计了。

  其三是整体区域高程设计的必要性。一个优秀的整体设计,其在高程上的设计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只有优秀的高程设计,才能为后面的景观设计留出更大的空间,为其移步造景创造更多的条件,为景观的立体化、3D化做好铺垫,为景观中心做好立体的背景。

  我国从古至今,室内的装修设计从没有离开过传统的剪纸艺术,只不过当今社会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上有了新的形式与发展。现代的剪纸艺术继承了传统剪纸艺术的优秀特点,为现代社会节日注入了新鲜、活跃、愉快的氛围。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现代住房的装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依旧使用传统的装饰特点,以颜色和花纹来装修、打点室内的环境。

  在教学实践的时候,室内的产品造型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当学生在设计很平常的餐桌时,普通的餐桌看起来毫无美感、让人没有食欲,若是再设计餐桌的时候加上一些图案或者在桌子上贴上精美的剪纸后,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显得多彩纷呈,而且?@种喜悦、愉快、喜庆的氛围可以让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2)当学生在设计灯饰的时候,也可以将剪纸艺术与灯饰的设计相结合。比如白色的台灯显得单调、很平常。若是在白色的台灯上贴上剪纸后,通过透射出来的光线可以映射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不仅可以点缀整个室内的环境,而且会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温馨。

  剪纸艺术与传统的艺术相结合,可以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增添一些新的创造性事物。剪纸艺术在餐饮行业、娱乐行业等等与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会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的温馨,愉悦我们的身心。

  “手影”是一门独特的技术,在电视剧中看到“手影”的表演呈现出来的场景非常的美、有传统的时代气息。其实,传统剪纸艺术经过人们的逐渐改进,也可以与舞台的设计完美的结合,让舞台设计上布满多种图案的剪纸作品,使舞台的效果更加的凸现出来。可以利用剪纸多变的特点塑造出与舞台的效果相契合的形象。观众是整场表演的重要嘉宾,因此在设计舞台的时候可以把整个舞台中的特定、特殊的重要位置留给观众,这样既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活跃现场的氛围,营造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有一个很出色的例子是美国纽约的中国留学生们在中秋团圆节的时候举办了留学生的中秋晚会,身在他乡,想念着自己的祖国与亲人,因此他们在设计舞台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传统剪纸艺术进行了特色装饰,传统剪纸的独特艺术让这场中秋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众多的掌声、给其他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海外留学生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在客厅的设计上也可以运用这种将传统的剪纸技术与舞台效果紧密联合起来的特点。(1)把凤凰、鲜花、富贵鱼以及牡丹等剪纸作品应用在客厅的场景中,这种装修的风格象征着女性以及荣华富贵,展现出一个人的品味和独有的气质。(2)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客厅的造型时应该注入一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大树和小草的图片,这种设计符合孩子的童真并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景象。

  一个企业的标志可以充分展现这个企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生产理念,同时也是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手段。标志造型设计的要求是通过简单明了的设计来吸引、抓住人们的眼球。有很多的企业以传统的剪纸为背景、作衬托,从而设计出了融入传统文化的广为流传的、被人们充分认可的标志造型,这得益于剪纸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并且可以以简洁、高雅的形象表达出深刻的内涵。例如:中国航空公司的标志就取材于我们熟知的传统的剪纸,虽然是一组简单的凤凰图案而且线条非常的简单,但是凤凰的线条活灵活现、恰当好处,更重要的是凤凰代表的是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在教学实践中为企业设计造型标志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调查企业的文化背景等,选择合适的、有美好寓义的图案,让两者有效的结合,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景观设计,从古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多种含义,例如园林设计、风景设计、住宅设计等,虽然设计的性质、内容和规模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相似的特征,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自然风貌或人工建筑风貌,合理布置建筑和植株,构成兼具休闲与观赏价值的空间环境。创造美化空间环境的过程,就是景观设计。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房屋设计,而是以建造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空间环境一般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也可以说是建筑本身和建筑周边自然景观。

  在选址时,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亲和为设计目的。在景观设计选址时以自然景观为参考依据,分为以下两种选址方式:

  第一,若该区域自然景观保存良好,或者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就在该区域进行景观设计;第二,若该区域严重缺乏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则需要在此区域进行景观设计。

  在自然景观突出的地区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充分理解自然景观的优势,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进行选址并确定设计方案;在对山水地理环境进行设计改造时,景区的范围难以界定。如果是小景观,只需用围墙区分园子内外,若果需要采用大范围的山水景观,则只能使用虚围的方法。虚围是指利用空间布局和空间序列,加强景区空间的围合性与完整性,从心理上暗示景区的边界。

  在缺乏自然景观的区域进行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环境的功能以及设计立意,进行巧妙布局。此外还要因地制宜,改造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打造“绿色环境”,提高该区域空间环境的宜居度。

  景观设计对空间环境的改造,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进行景观构造时,巧妙安排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布局,通过围放、转折、虚实、渗透、穿插等方式,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实现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人们在欣赏景观时,能够感到多层次的美,而不是一览无余。

  制定景观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景观设计规模。若景观设计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就可以直接制定方案。方案设计分为三步:构思方案、选择方案、确定并完成方案。

  若景观设计规模较大,功能复杂,则需要对设计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项功能都有足够的空间实现。对空间进行分区分块后,再进行局部景观设计,制定局部设计方案。

  在做初步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任务书中的要求、空间环境与设计构思,选择最符合条件的设计方案,或整合多个设计方案的有利因素。然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深受辩证逻辑思维影响,围放、空间流动以及虚实分割在造园空间中应用广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沿用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围放、空间流动以及虚实分割技巧,形成疏密相间、围而不死的空间格局。此外,还可以在设计中合理运用渗透、穿插技巧实现空间环境的流动性。

  景观的特色需要通过景点来突出,景点在布局时,要充分考虑与主空间的关系,在保证景观主体的有机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景点特色。在设计中,可以合理运用空间序列的主从关系、空间的区分和联系、景观的个性特征,实现景点服从于景区,景点突出景区特征。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能会面临设计空间狭小的问题。在此时采用借景技巧,可以在视觉上延展时空,增加景观的审美价值。借景对象具有多样化,例如人工建筑、自然风景等。在使用借景技巧的同时,还可以穿插使用对镜、曲折、渗透等手段。

  以景观设计图中的比例尺寸为依据,确定景物的尺度是最快捷的方式。通过画人与景观的比例图,还可以直观的反应空间利用状况,了解人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滨河地带,原来的滨河地带以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的需要了,需要重新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来满足人们对滨水地区的需求。如何设计出一个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滨河景观环境,满足城市发展的功能需求,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创作优美舒适的娱乐休闲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何将整个滨河景观区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是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该课题本文就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探究滨河景观的功能划分方法。本案例是西安市灞桥区“长安?码头”水上旅游度假中心规划设计。本规划范围包括约长4.1公里、宽450米的水域,向北至陇海铁路北货线号坝,向西至灞河水面中心线亩河道湿地。

  本案例的指导思想:把握滨河景观设计的普遍规律;结合长安码头地域特征;寻求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综合最优。依据滨河景观设计遵循的普遍规则进行设计:其一、生态优先: 重视河流系统在城市生态格局、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廊道作用,保护原生河道、维护自然驳岸、加强滨河绿化建设。把握滨河景观设计的普遍规律; 其二、园林意境:将滨河景观带作为城市带状公园进行设计,运用造园艺术和技术手段,营造宜人的园林环境供市民游憩。其三、传承文脉:发掘地域历史文脉特色,结合时代要求在设计中予以诠释和重构,使优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扬,增强地域认同感和设计识别性。其四、亲水游憩:充分重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驳岸设计中采用多种途径来充分满足游人的亲水行为,提升游憩品质。其五、立体设计:摈弃在设计中平面化、图案化、形式化方式,重视三维乃至四维的立体设计方法;不仅重视视觉设计,也重视其他四种感官在环境景观感受中的诉求。

  该案例的设计目标是:其一、塑造城市形象:通过滨河景观带的营造,为市民提供一处高品质的绿色游憩空间,对游客打造一处游览的文化、休闲景观作为西安的一个形象窗口,成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示范区。其二、弘扬地域文化:在设计中挖掘地域和再现地域文化,以西安的文化、地方特色产品为设计主题来源,通过形象性的表达与诠释,使优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扬,增强地域认同感和设计识别性。其三、带动区域经济:通过沿河长堤的建设,以及滨水形象的改善,提升灞桥文化环境品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软实力”,带动区域经济。

  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工作,搜集各种原始数据、人文地理历史等文献资料与图片和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依据,将整个壁画景观划分为四个分区:第一、儿童活动休闲度假区;第二、商务娱乐区;第三、观演、展示、管理区;第四、生态保护区。滨河景观各区域内又设计各个重要景观节点,这些景观节点从南到北分别为:第一、南部片区的湖心岛、民族特色建筑展示、桥头堡、儿童活动区、救生码头和亲水码头;第二、中部片区的商务中心、餐饮中心、会议中心、游艇码头、手划船码头、休闲栈桥及水上娱乐;第三、北部片区千米文化长廊、船博物馆、水上演绎;第四、生态保护区的湿地公园。

  各区域的重要景观节点设计根据以上的大的分区来完成不同功能的任务划分,来满足游客们对滨河景观设计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其中重点讲解一下第一个区域:儿童活动、休闲度假区:(一)湖心岛:开展水上竞技比赛、运动队训练、水上活动俱乐部活动人员和游客休憩等需要配套的简易房体设施。(二)民族特色建筑展示(小木屋 56个民族特色建筑)开展餐饮业,各种娱乐项目,各类纪念性和观赏性商品商店,一系列游玩服务设施,比如相机租赁处、照片冲洗店和各类运动器械……(三)桥头堡 (大门景区建设)主要功能:供游客、行人安全穿越公路,该桥的外形是采用的是西安典型的城楼外形,即体现了西安独特的地方人文文化特色,又传承历史脉络,人文价值颇高。(四)亲水平台(儿童活动区)儿童喜爱的各种水上娱乐项目,可以开展各种儿童水上娱乐比赛项目,以增加游客们的公共参与性与相互交流需求,同时也增加了游玩的热闹、欢快的气氛。(五)救生码头:主要是用来保证游客在进行湖面娱乐、比赛活动项目是的人身安全所设立的安全保障项目。平时也可以兼游玩快艇,和各个水上娱乐项目的使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为该区的经济效益创利润。(六)亲水码头是供游客们临近湖水,观赏湖光景致所设立的观景平台,同时它也用来停靠船只的码头功能。该景点可以开展水上划船、快艇比赛等娱乐项目;其他三个区域的具体景观节点功能就不再展开分析。

  通过对本案例地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滨河景观功能划分方法总结如下:第一、应当依据相关的规划依据进行划分。第二、应当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进行划分。第三、应当依据规划的设计目标进行划分。第四、应当依据滨河景观设计遵循的普遍规则进行划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生态问题,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城市设计中,要从提高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出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生态化的设计可以将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到达最低限度,在提升城市景观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地域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自然景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空中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会体现在设计中。这表明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会对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时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景观设计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对当地文化的精神追求,形成独特的滨河景观文化内涵。众多优秀的设计案例,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将当地的文化等多种因素纳入到设计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滨河景观设计实例,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扩大知名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景观一方面是为了美化城市的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视觉氛围,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景观中,并从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滨河景观的节点不仅仅再有拥有完美的平面几何图形和植被设计,更为主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设计导向,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哪一些。在设计中发现,如果一个滨河景观设计中存在着可达性比较差,而且设计的尺度失衡,很容易造成一些公众对整个景观设计的参与度降低的情况,进而产生一定的景观浪费现象。为了有效保护景观的欣赏价值,在设计过程中会抛弃一些有益的公共属性,造成居民欣赏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中。这种缺乏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难以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整个城市居民的影响力非常低,处于不利的发展地位。

搜索